9/13/2004

國內醫界反應》肚皮動刀 併發症更多:自然產?剖腹產?

【聯合新聞網 記者宋豪麟/台北報導】 針對美國學者指出自然產不一定優於剖腹產,衛生署及國內學者認為,剖腹產可能造成產婦與胎兒其他的健康危險,不能以偏概全,僅以自然產造成較高的產後尿失禁比率,就鼓吹剖腹產。 衛生署與國內醫界一向認為,除非有醫療需求,否則都鼓勵產婦進行自然生產。今年二月衛生署曾委託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調查,發現國內剖腹產比率高達三成三,是世界第三,比起美國等先進國家都高出許多。衛生署醫療品質委員會委員黃富源當時就表示,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剖腹產比率為百分之十五,這樣看來,台灣約有一半的剖腹產應該可以避免。

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林秀娟表示,若純以學術立場討論,剖腹產對產婦泌尿道的傷害可能較小,但不可忽略剖腹產的麻醉風險、胎兒取出時的腹腔粘黏及術後產婦的復元期較長等危險,都高於自然產,不可以偏概全,因為剖腹產對於孕婦產後尿失禁傷害小,就認為剖腹產優於自然產。

一位不願具名的醫學中心婦產科醫師指出,孕婦可能在懷孕過程中,因子宮變大,膀胱與骨盆腔肌肉在懷孕期間承受很大的壓力而造成尿失禁,加上婦女年紀漸增肌肉老化等問題,產後尿失禁並非全然是自然生產過程造成的傷害,而多數孕婦產後尿失禁問題會在半年後自動消失。況且,美國婦產科醫學會之前也發表正式聲明,表示剖腹產不能完全避免產後尿失禁的問題。

這位醫師表示,研究顯示剖腹產的死亡率是自然產三倍。因為剖腹生產是重大手術,伴隨而來的併發症很多,像子宮內膜炎、出血過多或者腸脹氣、肺栓塞和深部靜脈栓塞等都很常見,即使是非常有經驗的醫師開刀,還是有可能發生這些併發症;而剖腹產也會造成孕婦日後較不易受孕。

此外,若生產周數不足,剖腹產的新生兒產生呼吸窘迫症候群是自然產的十倍,即使已經足月,剖腹產新生兒出現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比率還是自然產四倍,肺部有問題的剖腹產新生兒也是自然產的六點八倍,而新生兒罹患腸道疾病或遭感染的機會都較自然產高。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

<< Home